一、领导重视,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的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国辉市长和副组长马文田副市长多次听取汇报,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4月初,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发文各成员单位及各区政府,要求各部门按照《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穗府办函〔2018〕43号)的任务分工和要求,及时制定开展试点工作任务的具体方案并上报领导小组审议。本季度,我市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制度和政策完善、试点项目资金落实、试点工作加大督导、试点基础工作推进等方面进行落实,工作总体而言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善制度和政策,为试点工作护航助力。
1、印发《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工作方案》已正式印发,该方案重点强化了“房屋-规划-文物-城管”行政管理部门的横向联动机制和明确了由各区政府负责设立区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属地管理的纵向联动机制,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补齐名城保护工作短板,也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2、发布《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图则》。6月下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图则》。该图则结合我市历史建筑的特点,从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录中提取30多种价值要素进行分析,分为工艺篇、修缮篇、改善篇等,对历史建筑的施工工艺及方法提出指引,并针对价值要素常见的破坏类型提出具体的修缮措施,有效的填补我市在历史建筑修缮方面的技术空白,将有效指导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管理单位规范管理修缮历史建筑,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统筹落实资金,为试点工作提供保障。
为保障试点项目资金的落实,我市从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第一,从已有“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有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中选取试点项目,并依据试点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了筛选和增补,最终形成了25个试点项目(附件1);第二,市财政迅速落实试点方案的要求,立即给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经费支持;第三,各区政府多方筹措,将老旧小区改造等资金用于试点项目实施,积极引入实施主体,鼓励企业持续投入,确保试点项目的品质建设和运营。目前,市重点推进的荔湾区恩宁路片区活化提升、越秀区盐运西社区微改造、海珠区中交四航局修造厂旧址活化、黄埔区深井古村微改造等试点项目均已明确实施主体及经费,正公开招标选择国内外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展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加大督导力度,为试点工作精细服务。
我市各区积极行动,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等区政府已经批复本行政辖区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并上报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文物局、市科创委、市住建委等试点工作成员单位完成本部门工作方案,推动试点工作按计划落实。
5-6月,由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赴各区按照《工作方案》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重点对试点工作进展督导,前往双溪别墅、三元里大街二十巷9号民居、美术公司画棚、文凤陆公祠、沙湾镇浓荫厅、中交四航局、邓村石屋围龙屋、增江街糖纸厂等试点项目实地调研,对试点项目在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协调解决,听取各区试点工作的下一步计划并提出建议。
(四)推进基础工作,为试点工作夯实基础
1、完成名城实施评估中期成果。我市委托中规院等单位开展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实施评估》已完成中期成果,组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等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并获得肯定。成果对我市名城保护工作进行系统性评估,针对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行梳理,找出问题症结并给出建议,为我市当前开展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和借鉴。
2、公布第四、五批历史建筑名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我市又新增第四批历史建筑52处,第五批历史建筑103处,该两批历史建筑认定后,我市历史建筑数量达到721处。同时,荔湾、天河、花都等区已公布了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进一步体现了我市建筑遗产丰富多元的特点。
3、完成1-3批历史建筑基础建档工作。我市第1-3批566处历史建筑均建立了基本档案,正探索形成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三维点云数据档案等丰富多样的档案成果,建档工作可为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编制、房屋修缮、抢救迁移、活化利用、日常巡查等多个环节提供便捷、详细的信息查询。
4、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挂牌工作。我市第一、二、三批566处历史建筑的挂牌已经全部完成。各区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既有标志牌增设二维码和新增历史建筑的挂牌工作。6月20日,随着在花都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挂牌仪式的举行,既标志着我市传统风貌建筑有了“身份证”,也标志着我市传统风貌建筑挂牌工作拉开序幕。
(五)加大宣传,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1、开展国际工作坊。6月3日至6月9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办,我市承办了“‘最广州’规划设计国际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以“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为设计主题,选取“珠水丝路”和“西关寻踪路”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步径+文化”挖掘并串联一批最能反映广州历史底蕴、最能体现广州文化特色、最能展现广州传统风貌的建筑、街道、街区等资源。该活动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等建言献策,推动公众参与老城复兴,共同探讨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品质提升。
2、践行共建共治共享,开展志愿者服务。
试点工作按照王蒙徽部长部署要充分运用“共同缔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治理社会体系的理念,积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深井村利用“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议事平台和共同缔造工作坊,研究深井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相关事宜,实现“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带动村民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推进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建筑功能置换等需求保护和开发等有关工作,在不断地“沟通——落实”中,形成滚动式的实施行动,让古村按照各方的意愿逐步活化发展。
同时,3月底和6月,我市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团队分别在逢源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咨询现场活动,派发历史建筑保护宣传资料,宣传和普及历史建筑保护知识,讲解历史建筑修缮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继续紧扣《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力以赴推进试点工作,对已完成的试点项目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督办,争取第三季度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
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6月30日